88彩
CN ∷  EN
产品展示

1962边境传奇:我军作战小组缔造敌后奇迹

发布日期:2025-08-09 23:54 点击次数:177

1962年,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边境局势骤然紧张,战争的气息仿佛一道浓墨,迅速弥散在千里山河之间。十月间,战火陡然爆发,烈焰般席卷前线,直到十一月,我军在一系列激烈交锋中凭借出色的指挥与顽强斗志,连续获得胜利。

此时,敌对势力已丧失抵抗能力,只得仓惶撤退,向西山口至邦迪拉一线后退,并在那里临时布防,企图依托地形做最后挣扎。西山口一带地势极为险峻,山高谷深;连通西山口与邦迪拉的,只有一条逶迤曲折的山路,像细线般连接两地,显得无比脆弱。

敌方显然充分认识到这一地区的重要价值,于此调集了大约一万两千兵力,其中三千三百属精锐之师,并在西山口至申隔沿线安插一支炮兵团。居高临下的地势,让敌军可以形成层层防御,同时保证后方部队及时补充。一旦我军控制了西山口,则可借道山路发起凌厉进攻,进一步掌控整个战场局面。

将视线转回西山口周边,敌军在那里集结的两个步兵营及数个炮兵阵地,自诩为印军中的精锐代表。在西山口以东北方向,大约只有一座无名高地被视为其前沿阵地,一个连队负责把守。此地如遭攻击,敌方不仅能就地调集兵力,还能呼叫炮兵增援。

1962年11月18日凌晨,担任突击任务的我163团9连,悄悄接近那片高地。当距离目标不足两百米时,敌方仍无觉察。9连当即布置机枪与投弹小队前出,副班长庞国兴所在的投弹组小队匍匐贴近,一步步逼近敌线。眼看已潜至近前,忽遭敌哨发现,敌方骤然开火还击。9连毫不迟疑,火力压制与冲锋同步展开,多路推进,在山头展开激烈格斗。

敌军整体战意低迷。冲锋中,庞国兴孤身追逐敌军,一路将对方打得溃不成军。途中,他与同袍王世军会合,两人合流后不断追击。转眼间,又有周文轩和冉福林两人自侧翼现身,四人临时组成战斗组,由庞国兴领头。

继续沿山道行进时,遭山梁敌人阻击,庞国兴等人低伏推土机后展开反攻,利用同伴冉福林的步枪击退对手。稍作整顿后,他们发现敌方炮兵阵地,有四门火炮部署;其中一门正被牵引车拖走,其余三门仍朝无名高地开火。

庞国兴当即指派周文轩、王世军从侧后包抄,自身则与冉福林从正面隐蔽接近。正巧与九班班长魏应武率三名队友会合,对方担任火力掩护。庞国兴佔据小三梁高地,恰巧山上的敌人选择逃离无抵抗。随即,主攻小组强势开火,敌军仓促弃车逃命,仅剩三门火炮落入我方之手。阵地被一举夺下,大炮上的瞄具也被拆除,战斗组再次沿公路追击。

随后,周文轩等人分头追敌,庞国兴三人继续推进。前方数名敌兵试推吉普车逃脱,奈何车辆一启动车便逃离,仅遗下电台和地图。三人继续潜行,又发现另一处炮兵阵地。分头抢占射击阵位后,敌军在受袭且不明虚实情况下,炸毁大炮,狼狈撤退。

此刻,三人已深入敌区逾七公里,转移至森格以北一带,背后隐现二百多名敌军,形势万分险峻。他们藏身林中,相互鼓励,制定对策:敌寡则化整为零攻击,敌众便伺机游击,坚信支援部队定会抵达。之后,在山林中再击毙三敌、重创一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人再次撞见一处炮兵阵地,适逢大部队赶到。他们急忙带路协同主力,顺利拔除敌方阵地,并缴获八门火炮。

战斗结束后,庞国兴等人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高度赞扬。庞国兴个人荣获一等功勋章,并被国防部授予“机智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称号,王世军、冉福林、周文轩获二等功。全军发起向庞国兴学习的活动。

梳理这场战斗,庞国兴小组深入敌占区7.5公里,消灭敌军7人,缴获七门善加榴炮。无论是他们的英勇无畏,还是背后近两万将士的共同奋斗,都为边疆防御留下不朽篇章。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