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由宠儿变成弃子,2025印度流年不利
印度最受西方宠爱的时间段,集中在2022-2023年,这两年非常风光,印度成为西方世界众口一词的宠儿,成为替代中国市场与中国制造的最佳人选!
而印度总理莫迪,那几年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国际场合,一会儿跟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窃窃私语、煞是神秘;一会儿跟马克龙勾肩搭背、亲密异常;一会儿又跟时任英国首相苏纳克畅谈起家乡——苏纳克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1980年出生于南安普顿,祖籍印度旁遮普邦。
可是,2025年似乎是印度的流年,一切都变了,甚至都没了,而且发展得很快,让印度还没来得及从美梦中醒过来!
NO.1|壹
真就是张大饼!
2023年G7峰会于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由轮值主席国日本主办,那次峰会之所以选址广岛,意思是通过核爆地象征意义推动核裁军议题。
了除G7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及欧盟代表外,还邀请了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8个国家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因为美国有大事要宣布。
这件大事就是美国联合印度、沙特、欧盟等宣布启动“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旨在通过铁路、管道、光缆等基础设施连接三大洲,被美方称为“现代香料之路”,意图抗衡我们的“一带一路”。
这条走廊当时计划分为两条路线:东部走廊,连接印度与海湾国家(如阿联酋、沙特);北部走廊,延伸至中东与欧洲,最终形成跨洲际贸易网络。
印度还加进去很多自己的设想!
比如部分参与国际铁路、港口设施的升级建设,实行多式联运(铁路+海运+公路)。而且印度给自己营造的蓝图很不错,宣称可减少40%航运时间,还可以将成本削减30%的目标被质疑,并且赋予了绿色能源(比如太阳能电网、氢气走廊)的技术和投资需求。
这条“印欧经济走廊”后面当然不了了之了!
既因为2024年拜登输掉了大选,更因为2023年10月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这个宏大的、令印度激动万分的项目自然也就黄了,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没有雄厚的经济条件支撑,只有西方暂时的“宠爱”,是办不成大事的!
NO.2|贰
加拿大早就看透了!
紧接着的2023年6月,加拿大籍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遭枪杀。加拿大政府指控印度政府参与暗杀,称印度特工直接策划了此次行动——印度政府则坚决否认,莫迪总理更是公开宣称这样的指控“荒谬且别有用心”。
加拿大方面似乎有些“证据”,比如加拿大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戴维·莫里森公开指认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为幕后主使,称其授权了对海外锡克教活动人士的情报收集和袭击。加拿大通信安全局(CSE)报告还指控印度利用网络技术监视海外异议人士。
尽管加拿大已经逮捕4名涉嫌参与暗杀的印度籍男子,印度的反应更加高调了:要求加拿大方面“分享所有证据”,以便印度进行核实。
最后还是在美国、英国的斡旋下,双方草草了事,比如2024年10月,两国互相驱逐6名外交官,印度还暂停对加公民的签证服务,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印度来说真的无关痛痒,没办法,谁让那个时候印度格外受宠呢!
随着美国的拜登下台、特朗普上台;加拿大的特鲁多下台、卡尼上台,双方会不会缓和呢?
当然不会,反而加拿大对印度的忌恨自然再次浮出水面。比如2025年6月的G7峰会期间,尽管加拿大是东道国(峰会举办地点是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但却狠狠恶心了一下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比如加拿大安全机构仍将印度列为“外国干涉行为实施者”。
而这时的莫迪也没有了往日的底气,没有像往日那样反唇相讥,因为美国、英国根本不再关心印度的颜面,更关心印度的关税和市场开放程度。
NO.3|叁
法国会网开一面?
印度是否提前知道2025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一切将会改变吗?答案是完全不知道,因为美国的戏演太好了!
因为2025年2月印度还被美国“忽悠”了一把,当然美国副总统万斯以印度女婿(万斯的妻子是印度裔)的姿态访问印度,给出了一张5000亿美元的贸易支票,即到2030年将实现美国与印度双边贸易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
随着2025年8月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实行50%(其中有25%的惩罚性关税,即印度一直在大量购买并转售俄罗斯石油)的关税,印度这才清醒过来——怎么办?美国、英国、加拿大的情况已经很清晰了,要不,找找法国吧。
而法国对印度的态度则是“我想一个人安静安静”!
因为5月份的印巴冲突中,印度方面一下子折进去至少5架“阵风”战机,偏偏印度还不肯说实话,第一时间向法国谎报了实际战损!
印度当时承认的这3架“阵风”战机,是在空战中被巴基斯坦霹雳-15E导弹直接命中并凌空爆炸,另有2架带伤返航,其中1架因机体严重损毁无法修复,实际相当于损失4架——这仍然不是最终实际战损。
比较有办法的英国媒体居然通过卫星图像、残骸比对及内部情报源交叉验证,确认实际损失至少为5架(含报废伤机)“阵风”战机,这等于狠狠打了法国的脸面。
“阵风”战机是法国达索公司研发的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被法国政府视为“欧洲军工自主性”的象征,法国军工的“国家名片”,其单机售价超过1亿欧元,是法国军火出口的核心产品,占法国国防工业出口总额的30%以上。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称其为“法国技术实力的证明”,并亲自参与海外推销——如果是法国,面对印度这样的战绩,心里面是不是已经有杀心了呢?
因为法国民众知道印度“阵风”战机的实际情况后,质疑法国政府“用纳税人钱补贴军工企业”,巴黎地铁罢工期间甚至出现“阵风换地铁”的抗议标语。
NO.4|肆
欧盟会继续宠爱?
情急之下,印度再次想起了欧盟,不如大家再次一起谈谈遥远的自贸协定,即使谈不成,也可以做个姿态,比如欧盟谈给美国看,我在争取印度这个大市场;印度则谈给美国、中国、俄罗斯甚至沙特看,我在争取欧盟这个大市场。
印度能不能完成从宠儿到弃子再到香饽饽的再次反转呢?别看印尼跟欧盟已经在9月份谈成了全面自贸协定,但印度仍然没戏!
印尼是2016年开始与欧盟进行第一轮谈判的,印度就更早了——早在2007年印度与欧盟双方首次启动自贸谈判,但是因为汽车、酒类(葡萄酒、威士忌等等)、乳制品等领域的分歧,谈判进展缓慢。
2013年:因为双方的分歧没有任何进展,所以干脆暂停谈判——这件事就这么晾起来了,2013年印度的政坛也极不稳定,所以印度自己也不在乎。
2022年:在印度的提议下再次与欧盟重启自贸谈判,并新增投资保护和地理标志等多个新的议题,这一年是莫迪成为印度总理的第8年,印度提出了宏大的经济发展目标,自然会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2025年比较特殊,自从关税战和贸易战打响之后,印度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遭受美国50%的关税,并且美国要求如果印度想继续保持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同样也需要放开印度的市场。
欧盟的情况也差不多,所以2025年欧盟与印度似乎都有“抱团取暖”的需要,欧盟有4.5亿人、印度有超过14亿人(人口总量其实已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看起来市场规模都不小!
NO.5|伍
没有宠爱,只有姿态!
但是,印度与欧盟的关键分歧点还是那几个,一直没突破!
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18年了,汽车、酒类(葡萄酒、威士忌等等)、乳制品等领域,印度就是不愿意让步——从本质上说,印度根本无法像印尼那样,实现与欧盟签订正式的自贸协定。
汽车,印度一直想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不愿意让国内成为外资汽车的倾销地。
酒类(葡萄酒、威士忌等等),印度最重要的主体宗教即印度教是禁酒的,另外两个主要宗教即伊斯兰教和锡克教,也都禁酒。尽管印度并没有全面禁酒,但高种姓阶层却经常反对饮酒,中低种姓也不能饮酒。
乳制品就更敏感了,印度教文化中,牛奶被视为“纯洁神圣”的象征,要求奶牛必须由素食饲料喂养,否则乳制品会被视为“不洁”。
这一观念深刻影响了印度乳制品行业的标准,例如印度乳制品包装需明确标注“素食”(绿色圆点)或“非素食”(棕色圆点),以符合宗教规范。
对于这一点,就算对乳制品要求极为严格的欧盟,也根本做不到必须由素食饲料甚至纯草料来喂养牛羊等等。
而且这些产品的背后涉及印度总理莫迪的两个基本盘!
一个是选民的基本盘,拥护莫迪的阶层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印度的农民和乡村,他们坚决反对对外国农牧产品放开印度市场,质量更好、产量更高且价格更低的外国农牧产品一旦进入印度市场,一定会引起大批印度小农户的破产。
另一个是宗教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本盘,莫迪总理是依靠不断鼓舞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才能够三次当选印度总理的,如果背道而驰,很快就会失去支持,即使自己还是印度总理,也会在印度国会中失去大量的席位。
结语
印度想重拾西方世界的宠爱,而欧盟愿意与印度再次重启自贸谈判,本质上都是谈给别人看的,比如欧盟是谈给美国看的,而印度则是谈给美国、中国甚至日韩等国家看的。
根本的分歧不可能解决,最终的谈判结果,如果乐观一些,可以谈成某一两个领域的互利优惠,却无法像印尼那样取得突破,签订全面自由贸易协定。
印度经济的原动力,要么在印度国内14亿总人口的消费大市场的全面激活与升级;要么尽量提高国内需求的同时,与中国、俄罗斯甚至中东地区抱团,弥补自身在制造业、能源等领域的硬伤——不过巴基斯坦比印度的反应更快一些,他们已经跟沙特谈好了!
-
2025-10-09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策略严重错误?美媒突然察觉:中国抛售美债
-
2025-10-09拿不下、守不住、打不得,普京为何非要冒险大举进攻乌克兰?
-
2025-10-09金将军这一把确实押对了,朝鲜在俄罗斯打完一仗,效果远超预期
-
2025-10-09招惹不起中俄却挑衅阿富汗,特朗普警告塔利班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