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皮扬斯克陷绝境,乌军两次突围全败,12人准备投降信号明晰
库皮扬斯克成死地,乌军两次突围全惨败,这话先放出来,后头慢慢拆。
库皮扬斯克是哈尔科夫方向的交通枢纽,俄军24小时内宣称两次挫败乌军第92旅从涅奇沃洛多夫和莫斯科夫卡方向的解围攻势,并称乌军伤亡与装备损失严重,这消息来自俄方战报,乌方暂未全面否认,这样的输不起局面,怎么就形成了呢?
外部救援打不进,内部人心先凉,俄军不光用炮火堵路,还搞“劝降”牌——据俄方通报,约12名乌军愿谈判以求“安全撤离”,这数字小但示范效应大,若真放走一批人,不就像在锅里打一刀口子,让其他人闻风而动吗?
战术上,俄军并非单一围点,而是在季米特洛夫市东部向外扩张控制区,目标是在库皮扬斯克周边建立更厚的缓冲带——这个动作和“断后路”一个套路,阻断更大规模解围的路,是不是在提前计算乌军可能的救援路线?
从看,俄方有两个算盘,一个是军事上的收网,另一个是政治话语权,若能以“谈判撤离”减少伤亡,就能在舆论上把这事包装成“有人选择回家而非白送命”,这样的叙事对国内支持有益,不只是战术胜利,还是宣传胜利,对外能削弱乌军士气,这算不算双赢?
乌方处境则更复杂,乌军若硬挺到底,短期看是士气的象征,但长期看会消耗兵力与装备,乌克兰政府要不要把握舆论节奏,公布更多核实数据,避免兵心崩塌,这其中的抉择,不就是政府怎么给军队撑腰和留后路的问题吗?
已经出现,外围控制扩大会牵制乌方在东北线的调配能力,西方援助若继续以重武器为主但速度慢,乌军能否在短期内组织第三次更大规模救援动力有限,欧洲与美方的供给节奏会不会因此被放大成战略变量?
再看产业与后勤的角度,现代战争不是单靠坦克和炮弹,弹药补给、通信链路、维修保障才是决定能否突围的关键,要是弹药线被切断,哪怕敢死队也出不去,咱们从阿勒颇、顿巴斯的历史对照能看到同样教训,补给线一断,前线就开始自我消耗,乌军这次有没有预留后手?
信息战也在同时打——俄方公布谈判数字和战损,制造解围无望的氛围,乌方若不迅速反制,战场以外的心理战就先输了,这点上西方媒体与社交平台的节奏把控就很关键,媒体是放大镜也是导火索,谁来拆台谁就掌话语。
被围守军的“”在哪里,是继续等外援,还是内部突围,还是选择谈判换安全撤离,这几条路每走一路后果都不小,决定里头有政治考量也有士兵生死的现实考量,指挥层要权衡的是:要不要把士兵的命运当筹码换取更广的战略空间?
如果那12人的撤离谈判能够兑现,示范效应会让更多人考虑个体生存优先,这会加速围城内的分化,俄方的心理战就达成半个目的,乌方又该如何用政策和信息稳住队伍和后方的国民支持,这都是短时间内必须解决的活。
未来几天的关键是能不能打破外围的控制带,以及西方的火力和弹药能否按计划到位,若援助跟不上,库皮扬斯克很可能成俄方在东北线的分水岭,这会对乌克兰的整体防线形成怎样的,难道西方还能坐等事态扩大吗?
留一个问题给你——当战场的胜负开始由谁说了算变成由“谁先稳住人心”决定,你觉得下一步是砸钱补给,还是先砸话术稳住士气,还是两条路一起走才可能翻盘?
-
2025-11-24七国集团计划转移三千亿美元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引发担忧
-
2025-11-24普京设下11月“死限”、俄方号称15万大军已在波克罗夫斯克展
-
2025-11-24冯德莱恩副手病得不轻,力推立法封杀华为,还喊话非欧盟国家一起
-
2025-11-24为何观赏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总让人感觉他在凝视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