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韩大使馆被砸,韩国警察冷眼旁观,为何李在明不出手阻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首尔街头,中国大使馆遭遇围堵,泼漆、扔鸡蛋、甚至有人试图翻墙,本该维持秩序的警察,却在旁边静止不动。
不止警察不管,身为总统的李在明,在面对这样严重的外交事故,也是默不作声,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李在明又有何筹算呢?
警察来了却不作为
围攻大使馆那天,现场的混乱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抗议者把“驱逐中国间谍”的标语贴满了外墙,像一块块刺眼的牛皮癣。
更离谱的是,有人扛来两米多高的折叠梯,跃跃欲试地想闯进去,而警察来了,只是慢悠悠地拉了条警戒线。
一个穿黑T恤的男子,轻易就冲破了这道脆弱的防线,把一整筐鸡蛋狠狠砸向大使馆的大门,警察把他拉回来,连句重话都没有。
直到有人扔石头砸坏了使馆的监控设备,他们才象征性地带走了三个人,剩下的,继续闹到半夜,而这种“选择性执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一个韩国男人穿着美军制服,拿着玩具枪,高喊“抓捕间谍”要硬闯大使馆,他虽然被制服了,但后续调查发现,他骚扰中国游客早有前科,警方却从未处理。
华人报警说被无故袭击,警察要么说“证据不足”,要么等赶到现场,人早就跑没影,这些细节拼凑在一起,指向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现实:这股针对华人的戾气,在韩国似乎正被默许,甚至纵容。
为何韩国最近的反华情绪这么大
这股反华情绪,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背后至少有两股力量在拼命拱火,首先是韩国某些政客的“小算盘”。
前总统尹锡悦就是个中好手,为了转移国内对他弹劾的压力,他最爱拿中国当靶子,什么“中国无人机偷拍美军航母”、“中国设备破坏韩国森林”,张口就来。
他所在的党派,更是在网上疯狂散布“中国人干涉韩国大选”的谣言,这套把内部矛盾甩锅给外部的把戏,总能轻易煽动起一部分人的情绪。
联合国都曾警告,韩国的排外情绪已到“危险水平”,可为了选票,总有政客敢于玩火,而点火的有了,扇风的自然也少不了。
今年初,一名韩国记者凭空捏造“99名中国间谍在美军基地被捕”的假新闻,尽管他后来因违法被查,但谣言早已像野火一样烧遍了网络,成了极端分子手里最好用的“弹药”。
正常的经济往来也能被他们扭曲,韩国劳动力短缺,企业从中国招工,这本是互利共赢,可到了某些媒体和网红嘴里,就变成了“中国人来抢饭碗”。
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几百个年轻人举着国旗围堵餐馆,高喊“滚出去”,甚至打伤厨师,起因就是一则“中餐馆雇佣非法劳工”的谣言。
这些毒药般的谎言,让勤恳工作的华人成了被攻击的目标,也让整个社会变得草木皆兵。
大哥一瞪眼,小弟就得跟着喊口号
如果说韩国国内的政客和媒体是点火扇风的,那美国在背后若隐若现的影子,更像是那个递上火柴的人。
特朗普政府今年宣布对韩国产品加征30%的关税,同时还放出狠话,指责“韩国对华太软”,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赤裸裸地逼着韩国选边站队。
话音刚落,首尔街头就多了一批手举美韩两国旗帜的游行队伍,高喊着“与中国划清界限”,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绝非巧合。
拿了人家的“好处”,或者说被掐住了脖子,就得跟着人家的调子吆喝,这股外部压力,与韩国国内的排外情绪一搅和,让那些反华的言行变得愈发离谱,甚至有恃无恐。
李在明为何放任不管
面对如此乱局,新上任的总统李在明,却选择了耐人寻味的“沉默”,他没有公开谴责,也没有下令严查,这种态度,并非麻木不仁,而是他被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实在腾不出手。
第一座山,是韩国复杂的政治生态,李在明是在前总统尹锡悦被弹劾后上台的,而那些反华最起劲的极右翼,恰恰是尹锡悦的铁杆支持者。
李在明如果此时强硬弹压,一顶“亲中卖韩”的大帽子马上就会扣上来,在韩国政坛,“对华友好”几乎是政治毒药,前总统文在寅就因此被骂了整整三年,李在明根基未稳,他不敢冒这个险
第二座山,是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李在明竞选时提过“平衡外交”,这已经让美国很不满,特朗普用汽车关税作为威胁,而汽车业是韩国的经济命脉,占GDP的8%。
这把刀悬在头上,李在明不敢轻举妄动,他如果公开约束那些亲美的反华游行,无异于直接打美国的脸,后续的经济报复,韩国承受不,连韩媒自己都说,“李在明政府的对华政策,每一步都得看美国的脸色”。
第三座山,是他自己被国内的烂摊子“绑死了”,上任才两个多月,调查“戒严案”、整顿司法、应对高到吓人的青年失业率等尹锡悦留下的麻烦,每一件都焦头烂额。
此时再因外交问题引发国内右翼的强烈反扑,他的改革议程可能瞬间化为泡影,所以,李在明的沉默,是一种“先内后外”的无奈选择。
但这不代表他真的想与中国为敌,他也在悄悄恢复一些文化交流,研究扩大农产品出口,他有自己的算盘,只是眼下,他只能先“装聋作哑”。
闹剧终会自己买单
说到底,这场街头闹剧,是少数政客的政治私利、外部霸权的战略博弈,共同导演的一出戏,而埋单的,却是普通的韩国民众和在韩华人。
这种短视的政治算计和盲目的排外情绪,最终反噬的必然是韩国自己,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高达3623亿美元。
关系闹僵了,三星和现代的日子不会好过,韩国农民的辛奇和水果也找不到这么大的买家。
当一个国家的街头,连最基本的外交尊严和法治都成了可以牺牲的筹码,那它撕开的,又何止是某一方的遮羞布?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2025-07-09《韩国首尔明洞出现反华集会游行,我使馆提醒》
光明网2025-07-10《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人民网2025-05-28《在韩华人:希望部分韩国极端势力停止政治炒作》
京报网2025-07-10《捏造“中国间谍”信息,韩国网媒记者被送检》
-
2025-08-05故事:亚洲游客在巴基斯坦就餐后起身走:我们是中国人,老板:别
-
2025-08-05中国驻韩大使馆被砸,韩国警察冷眼旁观,为何李在明不出手阻止?
-
2025-08-05韩国将手伸向台湾后,又要对中国征税,中方回应斩钉截铁
-
2025-08-04人气巨献《仙界朋友圈》,书荒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