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产品展示

00后究竟应该有多少存款才算正常

发布日期:2025-07-10 17:50 点击次数:152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赚钱的话题,于是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观点。

其中一个好友提到的观点很让人印象深刻,她觉得“在攒钱和快乐中,我还是会选择快乐”。

今天的文章来自过稿作者赤雪,就谈到了关于攒钱的相关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说,我们00后究竟应该有多少存款才算正常啊?”

“网上的同龄人好像轻松地就赚了好几万,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我这种几乎没啥存款,要靠父母给生活费的人了!”

我有些愤愤不平地打下这样一段话,发给闺蜜。

这确实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零几年女学生,存款XX万”,网络营造出的这种氛围,总是会让我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

上大学之后,存款的重要性似乎开始凸显出来了。

因为大学算是一个小型社会,它逐渐开始有了工作职场的雏形,不再是个只需要学习的象牙塔了,它开始对人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会存钱,会赚钱,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这方面确实有些欠缺,没有什么理财的知识,但又深知这件事的重要性,感觉迷茫又焦虑。

在一段时间里,我采用了一种“只进不出”的方式,即把大量父母给我的生活费全部存到卡里,只留一点点作为日常生活的开销。

但这样的日子很不好受,过得很拧巴,既没有感受到存钱的快乐,连日常生活质量也有所下降。

有的时候我会打开网上某个已经赚钱自己买房子的00后,然后计算一下我要存多久钱才能和他一样。

最后得出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好像我永远都达不到别人的高度。

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会有那样多的存款,他们难道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花钱的吗?

当时自己并不明白“不要把花钱、存钱、赚钱三个东西分开来看”的道理,也不明白自己的视野太过局限,这并不是我们存款的最终要义。

之后,我也试图做了一些兼职的工作,但之后也没再继续。

这类兼职其实很好找,但总是在重复地完成机械劳动,每天的辛苦劳动最后拿不到多少钱。

不仅没有真的存到钱,还身心俱疲,甚至影响到了我平时的学习状态。

朋友有的时候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这是掉钱眼里了吧?这两天看你上课都有些心不在焉的。”

而我只是回答:“你是不知道,现在竞争有多激烈,而且现在社会大环境也不好,我得想办法多搞点钱!”

为了改变这种毫无目的的探索模式,我开始看了一些理财的书籍,也在网络上看一些优秀的人总结出来的理财经验。

从那时候开始,我才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对“存款”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多么片面。

“存款”其实并不等于“存下来消费”,即“只进不出”,也并不等于“几乎牺牲所有日常生活就为了存款”。

存钱的确的是必要的,但也不应该把一切都押在这上面。

尤其是当我们还只是学生时,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学习。

本末倒置,并不是可取的办法。

随着在理财书籍和对一些理财干货的学习,自己的认知开始有了提升,对不曾涉足的领域也开始有了一些见解。

我逐渐学会了平衡搞钱和学习的关系,在不耽误学习的同时,也做一些副业赚点零花钱。

偶尔,也花一些钱去提升自己的技能,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这个副业甚至能够反哺我学习。

它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甚至扩展了自己的人脉,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我的学习并没有因为这些事而产生波动,反而有了稳步提升的迹象。

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整理自己的生活,专注于提升自己,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

如今,我依旧会刷到“00后女孩拥有XX万存款”、“我靠做自媒体赚了XX钱”的帖子,但逐渐不会因此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焦虑又迷茫。

别人的成功,也是一种激励,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我会将这些东西内化到自己身上,变成动力,然后为之努力。

的确,我们诞生于一个信息越来越繁杂的大数据时代,虽然它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但也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

我们看见了远隔千里的同龄人优秀又成功,让人产生了无所适从感。

“这个世界是只有我这么无能吗?”“大家都在赚钱为什么不能多我一个?”……

本质上,这其实是我们越来越在意外部世界,而忽视自我的一种状态。

“00后存款多少才算正常”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说答案都不一样,别人的回答或许具有参考性,但它还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或许在我这里的答案是“我的存款能够养活自己,同时犒劳自己的父母”,在你那里就会完全不同。

真正正确的答案还是要取决于你自己,问你自己的内心,这个答案究竟是什么。

当你把自己的东西做的足够好的时候,你想要的收获也会渐渐向你靠近。

共勉。

- END -

文/赤雪

图/网络侵删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