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产品展示

拿不下、守不住、打不得,普京为何非要冒险大举进攻乌克兰?

发布日期:2025-10-09 10:12 点击次数:135

这事儿掰开揉开看,怎么都透着一股拧巴劲儿。

家里被制裁得快揭不开锅,战场上打成了一锅烂粥。就算抢下几块地,也是烫手的山芋,根本守不住。

那普京到底图个啥?非要把十几万大军开进乌克兰,打这么一场伤筋动骨的仗?

这绝不是一拍脑袋的冲动。这是积攒了二三十年的怨气,加上一番精密的盘算,最后失控的总爆发。

时间拨回到2021年底,俄军的调动就没停过。坦克、大炮、战斗机,乌泱泱地往边境上堆,高峰时十几万大军压城。

这架势,谁都看得出是要干仗。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俄罗斯觉得,自家大门快要被人踹开了,再不堵上就晚了。

这口气,憋了三十年

这股火气,得从苏联解体那会儿说起。老大哥散伙了,俄罗斯本以为能跟西方握手言和,当个朋友。

结果发现,人家压根就没这意思。北约这把刀子,一刀一刀地往俄罗斯心口上捅。

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一个个被收编。俄罗斯眼睁睁看着战略缓冲带被啃得一干二净,感觉脖子上的绳索越勒越紧。

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算是跟西方彻底撕破了脸。从那以后,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步子迈得更大了。

到2021年,火药味已经浓得呛人。俄军先是在春天搞了一次大规模陈兵,警告乌克兰别想加入北约。

到了秋天,阵仗更大了,还拉上了白俄罗斯搞联合军演。卫星照片上,满载坦克的火车专列,像蚂蚁搬家一样开往边境。

俄罗斯索性不装了,直接给美国和北约下了最后通牒。北约必须停止东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永远不能加入,东欧的导弹也得撤走。

普京把话挑明了:“冷战后西方骗了我们五次,现在我们已经退无可退。”

赌桌上的三个没想到

其实,俄罗斯一开始最想的不是打,而是“吓”。那会儿泽连斯基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内经济一塌糊涂,老百姓怨声载道。

为了转移矛盾,他把“收复失地”的大旗举得老高。天天喊着要拿回克里米亚和顿巴斯。

2022年初,顿巴斯战火重燃,乌军开始往前拱。在俄罗斯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是在玩火。

所以,边境上的大军,首先是个威慑。是告诉基辅和它背后的西方:别乱动,再动我就真动手了。

但光吓唬还不够,普京的算盘打得更大。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重心明显在对付中国,对欧洲有点心不在焉。

俄罗斯瞅准了这个空档,觉得这是跟西方讨价还价的绝佳机会。他赌的就是,只要兵力摆在那,西方就得坐下来好好谈,就得在安全问题上让步。

然而,这场豪赌,建立在三个致命的没想到之上。

他没想到,乌克兰人骨头这么硬,抵抗意志这么强。他也没想到,西方这次抱得这么紧,制裁来得又快又狠,军援更是源源不断。更没想到,自家的王牌军,真打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战争泥潭与经济黑洞

结果呢?“闪电战”的美梦,碎在了基辅城外。乌克兰军队靠着西方送来的“标枪”和“海马斯”,打得俄军丢盔弃甲。

俄军从基辅狼狈撤退,转而在东部陷入了残酷的堑壕战。一个叫巴赫穆特的小城,硬生生打成了绞肉机,双方胶着大半年,伤亡惨重。

所谓的“拿不下”,就是军事上的僵局。开战时乌克兰常备军不到二十万,俄军集结的兵力远没达到进攻所需的绝对优势。

空天军也没能掌握绝对制空权,战争很快拖进了泥潭。乌克兰甚至还能发起反击,一度在哈尔科夫收复大片失地。

俄军只能靠着深挖战壕和密布雷区死守。到了2024年,战线虽有推进,但进展极其缓慢,拿下顿涅茨克全境都遥遥无期。

更丢脸的是,乌军一度反攻进了俄罗斯本土的库尔斯克州。虽然后来被逼退,但也足以说明战线的脆弱。

所谓的“守不住”,则是经济上的无底洞。占领区的重建和管理,成本高得吓人。

要想把当地生活水平拉到俄罗斯的程度,财政补贴得翻好几倍。更何况,当地居民随时可能跑路,今天投进去的钱,明天就可能打了水漂。

結语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要硬撑着打下去?

答案或许很简单:在普京看来,不打的后果更糟糕。他的怨气,源于苏联解体这个“二十世纪最大地缘政治灾难”。

一个不中立、全面倒向西方的乌克兰,就像一把顶在俄罗斯腰眼的尖刀。这让他寝食难安,如芒在背。

所以,这场战争的根源,与其说是简单的北约东扩。不如说是俄罗斯对整个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他认为西方背信弃义,步步紧逼。当北约的边界推到家门口时,这种被欺骗和被包围的感觉达到了顶点。

然而,最讽刺的是,这场旨在推开北约的战争。却反而把北约的军队和武器,更大规模地引到了家门口。

芬兰和瑞典放弃中立,光速加入北约。普京本想一拳打开,避免四面楚歌,结果却引来了真正的四面围堵。

为了解决一个想象中的安全威胁,最终制造了一个真实且更为严重的安全困境。这或许,就是这场悲剧最大的悖论。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