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产品展示

冷冬谣言破?专家揭秘今年冬天气温起伏大!

发布日期:2025-11-20 11:02 点击次数:59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只要一打开手机,或者在亲戚朋友的聊天群里,总能看到几条关于“今年冬天特别冷”、“超级冷冬要来了”的消息。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配上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图表,搞得人心惶惶。

不少人一边看着这些消息,一边默默地把购物车里的厚棉裤、羽绒服、电暖气都给下单了,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在这个传说中的“超级冷冬”里被冻得够呛。

天气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凉了,秋意越来越浓,这种消息一多,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难道今年冬天,我们真的要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寒考验吗?

其实,每当季节转换,尤其是秋冬之交,这类关于极端天气的传言就会冒出来。

不过,传言归传言,咱们过日子还是得讲究个科学依据。

对于“超级冷冬”这个说法,咱们国家的权威机构——国家气候中心,已经站出来给出了明确的回应。

国家气候中心的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就这个问题接受了采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

咱们普通老百姓,与其听那些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小道消息,不如静下心来,听听真正的专家是怎么说的。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气象专家口中的“冷冬”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很多人以为,冬天感觉比往年冷,那就是冷冬了。

这个想法虽然很直观,但在科学上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冷冬”和“暖冬”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国家标准,白纸黑字写在文件里的,分别是《冷冬等级》(GB/T33675-2017)和《暖冬等级》(GB/T21983-2020)。

这些标准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的。

简单来说,判断一个冬天是不是“冷冬”,并不是在冬天开始前去“预测”的,而是在整个冬天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事后认定”。

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你得等电影放完了,看完了全部内容,才能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气象学家也是一样,他们需要等到一个完整的冬季(通常指当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过完,然后把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气象观测站在这三个月里记录的平均气温数据收集起来,进行一番复杂的计算。

只有当全国范围内,有超过一半的气象站,其冬季平均气温都低于常年值并达到了“偏冷”的标准,这个冬天才能被正式地、科学地判定为“全国性冷冬”。

所以说,在秋天的时候就言之凿凿地宣称“今年是超级冷冬”,这在气象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顶多算是一种猜测和吸引眼球的说法。

那么,既然“超级冷冬”的说法不靠谱,今年冬天我们到底会面临一个怎样的天气状况呢?

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也给出了基于当前科学模型的初步判断。

根据现阶段国内外各种大型计算机数值模式的分析结果来看,预计今年冬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总体趋势是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落地了,觉得可以暂时不用那么焦虑了。

但是,请注意,专家的分析里还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那就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这句话才是我们今年冬天需要划下的重点。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整个冬天的平均温度可能不低,甚至偏暖,但这并不代表就不会有寒潮,不会有阶段性的剧烈降温。

恰恰相反,今年的冬天可能会像坐过山车一样,气温忽高忽低,冷暖转换非常频繁。

可能前一个星期还暖洋洋的,让人感觉冬天似乎还没来,但紧接着就可能有一股强冷空气席卷而来,气温出现“断崖式”下跌,让人一下子感觉掉进了冰窖。

过不了几天,气温又可能快速回升。

这种“乍暖还寒”的局面,会是今年冬天的一个主要特点。

这种冷暖起伏大的天气,其实比持续性的寒冷更考验人。

因为它不仅对我们的穿衣搭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身体免疫力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频繁的温度变化,很容易让人因为穿衣不当而感冒生病。

我们可以拿四川达州最近的天气情况来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下这种“冷暖起伏”的节奏。

文章中提到,现在是霜降节气,这本身就是秋冬过渡、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从达州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来看,最低气温在10摄氏度上下浮动,而最高气温则在15到18摄氏度之间,天气也是阴天、小雨、多云交替出现。

比如24日和25日,最低气温从10-15度降到了9-13度,天气也从小雨转为阴天,这种细微但频繁的变化,正是“冷暖起伏”的生动体现。

一天之内,早晚凉意十足,中午可能又有些许暖意,让人感觉仿佛经历了两个季节。

面对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学会科学穿衣。

这里要向大家推荐一个非常经典且有效的方法,叫做“三明治穿衣法”。

这个方法的核心不是穿得厚,而是穿得巧,通过不同层次的衣物搭配,来灵活应对温度变化。

“三明治穿衣法”顾名思义,就是像三明治一样分三层来穿衣服。

最里面的一层是“贴身层”,主要功能是吸湿排汗,保持身体干爽。

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或速干面料的打底衣。

很多人冬天感觉冷,其实不是穿得少,而是因为活动出汗后,湿气闷在衣服里,风一吹,身体的热量就被迅速带走了。

所以,保持干爽是保暖的第一步。

中间的一层是“保暖层”,这是保暖的主力。

可以选择抓绒衫、薄毛衣、轻薄的羽绒马甲等。

这一层的作用是在身体和外界之间形成一个静止的空气层,我们知道,静止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有效地锁住身体散发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暖的效果。

最外面的一层是“防护层”,主要作用是防风、防雨、防雪。

比如一件防风的风衣、冲锋衣或者有一定防水功能的外套。

这一层就像一个保护壳,防止外面的冷风吹透中间的保暖层,也防止雨雪打湿里面的衣物。

这种三层穿衣法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的灵活性。

当我们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到有暖气的室内时,可以很方便地脱掉最外面的防护层和中间的保暖层,只留下一件干爽的打底衣,这样就不会因为过热而出汗。

而当需要再次外出时,又能迅速地把衣服穿上,从容应对室内外的温差。

这远比穿着一件厚重的大衣,在室内热得满头大汗、在室外又可能被风吹透要科学和舒适得多。

总而言之,面对网上流传的“超级冷冬”说法,我们不必过分恐慌和焦虑。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相信我们国家气象部门的专业判断。

今年的冬天,挑战可能不在于绝对的低温,而在于如何适应频繁的冷暖变化。

只要我们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天气预报,掌握科学的穿衣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健康、舒适地度过这个冬天。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