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还有戏?牛散张素芬逆势加仓,她究竟看到了什么?
这个世界最朋克的事情,莫过于在所有人都夺路而逃的时候,有人逆着人流,点上一根烟,走进着火的房子里,说要找找有没有被落下的宝贝。
尤其是在股市这个大型行为艺术现场,这种反差感带来的戏剧张力,比八点档的家庭伦理剧还刺激。
当下什么板块最惨?
地产股说自己第二,估计没人敢认第一。
那股价跌得,感觉牛顿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K线图拉出来,比我大学时候的高数成绩还难看,属于那种看一眼都觉得晦气,生怕被套牢的晦气传染。
大家避之唯恐不及,仿佛股票代码上都刻着“生人勿近”四个大字。
就在这种人人自危,恨不得把“地产”两个字从自选股里永久删除的氛围里,总有那么些头铁的勇士,或者说,猎人。
一个叫张素芬的大姐,就这么干了。
今年三季度,在地产股的废墟之上,这位大姐悄无声息地摸了进来,一把扫了1139万股的货。
动作干净利落,像极了在打折季冲进奢侈品店的你,目标明确,下手果断。
这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把自己送进了一家地产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里,坐上了牌桌。
这事儿本身就够魔幻了。
更魔幻的是,翻开股东列表一看,好家伙,不止她一个人在抄作业。
上海好几家知名私募,也跟商量好了一样,在同一个时间窗口扎堆涌入。
这感觉,就像你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沙漠里走了三天三夜,突然发现前面有个烧烤摊,不止有肉有酒,还有一群人围着篝火在玩狼人杀。
你第一反应不是饿,而是这帮人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内幕消息?
这绿洲是不是海市蜃楼?
这烤串儿它正经吗?
我们来看看张大姐和私募们团建的这家公司,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名字不算家喻户晓,但论资历,堪称A股活化石。
1992年就上市了,比很多九零后股民的股龄都长,见证了A股的风风雨雨,也亲身演绎了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家公司的股价,就是一部浓缩的悲喜剧。
2017年,它也曾是舞台中央最靓的仔,股价一度冲到12.57元的高点,风光无限,那时候的研报,估计吹的都是“星辰大海”。
可高光时刻之后,就是长达七年的自由落体运动,中间连个像样的反弹都没有,一路出溜,到了2024年,股价最惨的时候直接趴到了1.58元。
这是什么概念?
从12块多跌到1块多,约等于直接打了骨折,然后又被车碾了一遍,再补了两脚。
去年下半年,整个A股市场回了口血,它也跟着哆哆嗦嗦地从ICU里挪到了普通病房,股价涨了涨,收在了2.79元。
张素芬大姐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场的。
算算时间点和成本,她现在大概率是浮亏的。
但这位大姐的心理素质,显然不是我等凡人能比的。
翻看她过往的战绩,你会发现一个规律:她就是个天生的“废墟探险家”,专挑那些被市场砸出深坑、人人喊打的低价股下手,而且是越跌越买,买到地老天荒,典型的把价值投资玩成了行为艺术。
她不急,因为她玩的是周期,赌的是轮回。
那么问题来了,这公司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些资本老油条们在悬崖边上开派对?
单看基本面,这公司简直是个“劝退”样本。
过去三年,业绩一年比一年拉胯。
去年三季度的财报,数字一个比一个惊悚:营收9.71亿,同比下滑超过20%;净利润亏损5.54亿,亏损额同比又扩大了32%;最致命的是扣非净利润,亏了6.26个亿,同比暴跌56.24%。
简单说就是,主业血亏,亏得裤衩子都不剩了。
往前翻两年,这家公司合计亏了三十多个亿。
而它现在的市值,才40亿出头。
翻译过来就是:两年时间,一把亏掉了差不多一个自己。
这种亏损速度,别说造车新势力看了会沉默,就连玩共享单车烧钱的看了都得喊声“大哥”。
就这么个烫手山芋,为什么还有人敢接?
因为故事,往往藏在“但是”之后。
但是,这家公司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虽然两年亏掉一个市值,但它家底厚。
账上还趴着44.35亿的净资产,市净率1.4倍。
这意味着,就算公司明天就地解散,把所有资产变卖了还掉负债,理论上每股还能分到比现在股价更多的钱。
这道安全垫,让它暂时没有破净退市的风险,留住了革命的火种。
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早就不是我们传统印象里那个“盖房子-卖房子”的地产商了。
在地产的黄金时代,大家比的是谁更能借钱,谁更能拿地,谁更能快速把沙盘上的模型变成现实中的钢筋水泥。
那是个重资产、高周转、大开大合的莽荒时代。
但现在,时代变了。
当潮水退去,那些曾经玩命扩张的裸泳者,一个个都暴露在了沙滩上。
而这家公司,似乎提前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早早地就开始从“重资产”的泥潭里拔腿,转向了“轻资产”的赛道。
它现在在干嘛?
它在搞资产管理,玩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营“大融城”这样的商业地标项目,甚至还涉足了物流地产和城市更新。
说白了,它正在从一个“开发商”转型为一个“运营商”和“服务商”。
它不再执着于拥有资产,而是专注于运营资产,靠管理和脑力赚钱。
这种转型,在整个地产行业哀鸿遍野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前瞻性。
白银时代,比的不再是蛮力,而是精细化运营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而这,恰恰是它在过去几十年用真金白银和血泪教训堆出来的护城河。
一条正在漏水的护城河。
然而,以上这些,可能都只是开胃菜。
真正让张素芬和私募们下重注的,是藏在公司背后那个深不可测的名字。
这家公司的背后,站着中国光大集团,而实际控制人,更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汇金。
中央汇金是什么?
它是“国家队”中的“国家队”,是中国顶级金融资产的“持股平台”,是真正的顶级风投。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基本面的信用背书。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虽然最近几次考试都考砸了,但他爹是教育部长。
你说他未来有没有可能被保送?
有没有可能获得最好的辅导资源?
甚至,有没有可能换个更简单的赛道去参加考试?
想象空间,一下子就打开了。
资产重组、优质资产注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任何一个剧本,都可能让这家公司的估值逻辑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种背景,你说它将来没点大动作,谁信?
这背景比我的人生规划都清晰。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标的:市值才40亿,典型的“小盘股”,船小好掉头;股价不到3块钱,“低价股”,向上弹性巨大;市净率1.4倍,有安全垫;业务在转型,有故事可讲;背后还有个“国家队”亲爹,有终极预期。
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在张素芬这种“烟蒂股”猎人眼里,简直就是完美猎物。
所谓“烟蒂股”,就是巴菲特早年最爱的投资策略:在地上寻找那些被别人丢弃的、看起来很恶心的烟蒂,但捡起来还能免费吸上一口。
这些公司表面上看,问题缠身,人人嫌弃,但其内在价值远超股价。
张素芬的这次出手,赌的根本就不是这家公司短期业绩能有多大改善,甚至不是赌它的轻资产转型一定能成功。
她赌的,是一个最纯粹、最暴利的逻辑——困境反转,以及“父爱如山”。
她用真金白银,买了一张通往未来的彩票。
这张彩票的兑奖条件,可能是一次资产注入,也可能是一场行业周期的触底反弹。
她有足够的耐心和资本去等待开奖的那一天。
行情越是冷清,市场越是绝望,这种隐藏在废墟之下的机会就越是诱人。
对她们这种级别的玩家来说,恐慌不是风险,而是打折的信号。
所以,背后藏着的秘密是什么?
秘密就是,在资本的世界里,信息和认知永远存在巨大的鸿沟。
我们普通人看到的是一家连年亏损、股价暴跌的垃圾公司;而她们看到的,则是一个被严重低估、拥有强大背景、且正在悄然转型的“准壳资源”。
我们看到的是风险,她们看到的是赔率。
当然,这种操作,你我凡人看看就好,千万别手痒。
你没有张素芬的财力去承受浮亏,更没有她的信息渠道和人脉去验证背后的逻辑。
盲目抄作业的下场,大概率不是跟庄吃肉,而是被当成燃料,在股价反弹的半路上就被烧成了灰。
毕竟,看懂大佬的逻辑是一回事,能成为大佬是另一回事。
我们能做的,就是搬个小板凳,吃着瓜,看着这些顶级玩家在刀尖上跳舞。
这本身,就是金融市场最迷人的风景线之一。
- 上一篇:热搜的TOP3都市超能网文
- 下一篇:河北磷酸二氢钾的作用与农业应用
-
2025-11-22财政部重磅设立债务管理司,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
2025-11-22河北磷酸二氢钾的作用与农业应用
-
2025-11-22地产股还有戏?牛散张素芬逆势加仓,她究竟看到了什么?
-
2025-11-22热搜的TOP3都市超能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