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新闻动态

双刃剑刺向中俄,欧洲恐成陪葬品

发布日期:2025-07-29 20:32 点击次数:94

欧洲正经历一场自毁式的经济寒冬。

柏林街头,出租车司机在加气站排队三小时才能加满一箱燃料;巴黎的面包房挂出停业告示,店主们举着"烤不起面包"的标牌走上街头;慕尼黑美术馆为节省电费关闭恒温系统,价值连城的油画在30度室温下开始翘边。

这场危机有着清晰的传导链条。美国向欧盟出口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从去年每千立方米300美元暴涨至1200美元,雷神公司军火订单激增35%。德国巴斯夫集团关闭路德维希港工厂时,总裁布鲁德米勒坦言:"这里的能源成本是路易斯安那州的六倍。"法国电力市场峰值电价突破每兆瓦时1000欧元,相当于中国工业电价的二十倍。

乌克兰战场成为吞噬欧洲资源的无底洞。波兰农民抗议乌克兰粮食倾销遭防暴警察驱散,布鲁塞尔会议厅里各国代表仍在争论是否继续禁止俄罗斯钻石。美国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欧洲企业却连基辅重建工程的投标资格都拿不到——贝克特尔公司独揽了70%的基建合同。

讽刺的是,当初叫嚣制裁最凶的国家现在纷纷转向。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公开邀请中资企业投资克莱佩达港,大众汽车将新能源工厂落户新疆,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扩建十倍产能。瑞士雀巢关闭日内瓦研发中心,新实验室建在青岛胶州湾畔。

能源危机撕碎了欧洲工业的底裤。德国制造业PMI连续八个月低于荣枯线,意大利中小企业倒闭数量创2009年以来新高。西班牙海鲜餐厅被迫撤下传统铁锅饭,改卖冷盘节省燃气。乌克兰难民收容所爆发示威,抗议者举着德国与土耳其的补贴对比表。

当美国军机从波兰基地向以色列运送弹药时,欧盟委员会仍在讨论第12轮对俄制裁方案。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印度转卖俄油获利足够建造两艘航母,唯有欧洲企业守着"政治正确"啃噬库存原料。

巴黎突然宣布总统即将访华的消息,爱丽舍宫内部文件显示,法国高层已意识到所谓"跨大西洋团结"的真实代价。从北溪管道爆炸到乌克兰粮食倾销,每次危机背后都晃动着华盛顿的影子。这场持续两年的闹剧证明,盲目跟风的代价终将由普通民众买单。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