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关于AI作品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5-08-08 07:28
点击次数:104
当AI生成的诗歌竟让读者泪眼婆娑,当AI绘制的画面使人恍然失神于虚拟山水之间,我的心底却浮起一重无可排遣的惶惑:这缕缕“情愫”,可曾在真实心灵的土壤中萌发过一丝嫩芽?
诚然,AI作品是万花筒般绚烂的幻术。它依靠着吞食海量人类创作,再经算法精密重组、拼接,终能形似并拼凑出无数“感人”作品。然而,这种“情感”却似无根之花——表面光华四溢,却全无生命之本源。它是对人类情感表达方式的模仿,而非源自任何内心体验的抒发。
在AI华丽表演的背面,人类创作则始终牢牢植根于生命经验的深沉土壤。一首歌谣的悠扬,可能源于对某个晨曦的感动;一幅画作的厚重,可能沉淀了某些疼痛的记忆。这些创造是血肉之躯与真实世界碰撞后所迸发的回响。恰如鲁迅在《野草》中沉痛低吟:“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其中字字句句都来自他凝望时代深渊所感所悟。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极易在AI生成的“情感”面前陷入自我欺骗的迷梦——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投影投射至那些冰冷代码的排列组合之上。这无异于“如同对着回声倾诉爱意”,最终所拥抱的不过是自我内心的镜像罢了。我们对着AI作品垂泪时,实则是在自身的孤独与渴望中完成了一场自导自演的仪式。
当AI作品被赋予情感意义时,其本质不过是我们以己之情感,赋予虚拟程序以生命幻影。这影影绰绰的“情感”,终归是镜中花、水中月,是我们在数字之海投下的一个孤独倒影罢了。
真正的生命之花,只能植根于生命体验的泥土里。我们珍视艺术,更深层的意义是在珍视另一个生命在时间之流中刻下的真实印记。这印记提醒我们:唯有在彼此真实的存在与碰撞之间,才能产生那能温暖灵魂、照亮幽暗的火焰。
最新资讯
-
2025-09-10阳光 沙滩 海浪🏐。
-
2025-09-10尤溪版“去有风的地方”!高速直达,躲进静谧山城……
-
2025-09-10晚霞伴着夕阳, 京城傍晚的天空如童话般绚烂
-
2025-09-10有图有真相!一秒就爱上舟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