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新闻动态

中欧矛盾激化!欧盟制裁中国金融机构踩红线?中方开始反制!

发布日期:2025-08-17 19:43 点击次数:126

8月13日,中国商务部一纸禁令震动全球:立陶宛两家银行被正式拉入“黑名单”!

中国境内所有组织和个人,即刻禁止与它们交易。

这记重拳,直指欧盟三天前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无理制裁。

欧盟的挑衅始于7月18日。

其第18轮对俄制裁名单中,中国绥芬河农村商业银行、黑河农村商业银行等7家实体赫然在列。

欧盟声称这些银行“通过加密货币帮俄罗斯绕过制裁”,却拿不出任何证据。

更讽刺的是,欧盟还开条件:只要它们“自证清白”,6个月后可能被移出黑名单。

8月9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华金融制裁。

短短四天后,中方反击落地。

被反制的立陶宛UAB Urbo Bankas和AB Mano Bankas两家银行,规模分别为56亿和37.8亿人民币。

与中国被制裁的两家农商行体量完全对等。

选择立陶宛银行绝非偶然。

立陶宛长期挑战中国核心利益,2022年公然批准台湾地区设立“代表处”。

中国随即将其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切断与立陶宛通讯部的联系。

这次反制,是中方对立陶宛的精准敲打。

欧盟的制裁逻辑充满双标。

中俄边境的农商行主要服务跨境贸易结算,涉及农产品、能源等合法商品。

2022年中俄贸易额达1902亿美元,边境银行正是支撑正常贸易的金融枢纽。

欧盟却将合规业务污名化为“军援俄罗斯”。

欧盟内部对此争议巨大。

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因能源依赖,多次反对对俄制裁升级。

但欧盟为展示“团结”,强行拉中国入局。

甚至选在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访华前6天出手,试图向谈判桌施压。

中方的反制工具早已备好。

2021年出台的《反外国制裁法》第三条至第十五条,赋予政府冻结资产、限制交易的权力。

商务部此次援引该法,禁止境内主体与立陶宛银行合作。

相当于切断它们在中国的所有业务通道。

欧盟的制裁暴露战略焦虑。

俄乌战场上乌克兰节节败退,欧盟对俄十几轮制裁收效甚微。

美国提出“二次制裁”中印后,欧盟立刻跟进。

但中国与俄罗斯的合法贸易,岂容第三方干涉?

金融反制虽精准,代价仍不可避免。

中欧2022年贸易额高达8473亿美元,欧盟占中国医疗器械进口的42.97%。

跨境结算一旦受阻,欧洲车企、药企将首当其冲。

立陶宛银行更是彻底失去人民币清算渠道。

被制裁的中国农商行已启动应对方案。

绥芬河、黑河口岸加速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中俄本币结算占比从2023年的35%升至68%,美元通道逐渐被废弃。

欧盟的制裁,反而助推了去美元化进程。

欧盟的“长臂管辖”早有前科。

2024年6月,其第14轮制裁就曾禁止俄液化天然气经比利时、法国港口转运。

这些港口是中国转口贸易的关键枢纽。

当时中方仅口头抗议,但此次欧盟变本加厉触碰金融红线。

美国的身影始终藏在幕后。

欧盟刚向美国妥协,接受15%钢铝关税。

转头就对华金融制裁,被指“向美表忠心”。

但欧盟忘了:中国对美贸易战的反制清单上,已有40家美国军工企业被冻结资产。

中欧关系站在悬崖边。

冯德莱恩原定访华行程中的合肥商务峰会突遭取消。

这座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重镇,本是展示合作的窗口。

欧盟的制裁,亲手关上了这扇门。

商务部答记者问的三句话定调底线。

中俄正常合作不容干涉。

欧盟需停止损害中国企业权益。

中方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

字字千钧,无半分妥协余地。

全球供应链再添变数。

欧盟企业担忧结算通道受阻,中欧班列跨境支付或需绕道第三方银行。

国际油价应声波动,比特币单日涨超7%。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预判金融脱钩风险。

欧盟的霸权逻辑终将反噬自身。

其内部能源通胀未平,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Q2利润暴跌42%。

此时对华金融施压,无异于经济自杀。

正如网友锐评:“欧盟在挥刀时,刀刃正对着自己。”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