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88彩介绍

什么是平准基金?

发布日期:2025-10-07 08:43 点击次数:59

逆市操作,稳如磐石。

在金融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有一种被称为“平准基金”的特殊工具,宛如“定海神针”,通过逆向操作平抑市场波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年9月表示“正在研究”平准基金,一时间这一概念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讨论。

01 什么是平准基金?政府主导的市场稳定器

平准基金(Stabilization Fund),又称干预基金或稳定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机构以法定方式建立的基金。它通过对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非理性的证券剧烈波动,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平准基金的核心特征在于其非盈利性和逆周期性。与一般以获取最大收益为目的的投资基金不同,平准基金的根本宗旨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止非理性剧烈波动,属于典型的政策性非盈利性基金。

“平准”一词实际上源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桑弘羊提出的“平准”政策,旨在通过国家调控米价等基础商品价格,防止物价剧烈波动影响民生。这一理念被现代金融体系所继承和拓展,应用于外汇、国债、粮食及股票等各类市场。

02 发展历程:从外汇稳定到股市救援

平准基金的概念并非新生事物。从历史角度看,平准基金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的背景下设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外汇市场出现非理性剧烈波动时进行干预。

英国是第一个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的国家。1932年,英国政府依据金融法设立英国外汇平准基金(Exchange Equalization Account,EEA),财政部划拨1.75亿英镑作为初始资金。

美国紧随英国,于1934年依据《黄金储备法》设立美国外汇平准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ESF),财政部划转20亿美元作为账户资本。

日本则在二战后于1951年依据《外汇基金专项账户法》设立了外汇基金专项账户(Foreign Exchange Fund Special Account,FEFSA)。

在股市领域,日本是平准基金实践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其救市历史可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1964年的共同证券基金、1965年的证券持有组合、1995年的股市安定基金,以及2010年后日本央行的直接ETF购买计划。

03 多元类别:不同市场的稳定工具

平准基金根据其作用的市场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外汇平准基金

主要用于稳定汇率,防止汇率剧烈波动。中国设立了外汇平准基金,主要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用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股市平准基金

用于在股市出现极端下跌时,购买股票,防止股市崩盘。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时,中国设立了股市平准基金,通过国有机构和证券金融公司购入大量股票,稳定股市大幅波动。

国债平准基金

用于稳定国债市场,防止债市剧烈波动。日本现行的国债平准基金由减债基金演变而来,形成了兼有稳定债市和偿还国债的双重功能的机制。

大宗商品平准基金

用于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对于出口依赖某种商品的国家来说,这类基金尤为重要。墨西哥设立了石油平准基金,用于应对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

04 运作机制:逆向操作的资金力量

平准基金的核心运作机制是“逆向操作”。即在市场恐慌性抛售、价格大幅下跌时买入资产,以托底市场;在市场过热、泡沫膨胀时卖出资产,以抑制过度投机。

平准基金的作用机制遵循“逆向操作—信号传递—信心修复—资金回流—市场企稳”的传导路径。通过大规模资金注入人为增加需求,打破“下跌—恐慌—抛售—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从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与信心锚定。

这种干预行为本质上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尤其在系统性风险蔓延、投资者信心崩溃、流动性枯竭等危急时刻,平准基金成为政府稳定金融秩序的“定海神针”。

05 国际实践:全球市场的稳定经验

从国际运行经验来看,金融市场在出现系统性风险时都有必要进行干预。

中国香港:1998年金融保卫战

1998年8月,国际对冲基金集中攻击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政府动用约15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进入股市与期市,大规模买入蓝筹股,成功击退国际炒家,守住了金融市场稳定。

日本:多次救市行动

日本是平准基金实践最频繁的国家之一。1964年,日本由14家银行与4家证券公司共同出资1905亿日元,成立“共同证券基金”救市。2010年后,日本央行开始直接购买ETF,截至2024年末,已拥有37万亿日元的ETF,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

韩国:四次救市与长期退出机制

韩国在1990年、2003年、2008年与2022年共四次动用平准基金救市。1990年,韩国政府成立“股市稳定基金”,由25家券商、银行、保险公司出资共4万亿韩元,成功稳定了市场。

美国:危机应对中的特殊机制

美国虽未设立传统意义上的平准基金,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购买银行优先股和不良资产,稳定金融系统,实质发挥了平准基金作用。

06 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

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通常包括多种渠道。

政府财政拨款是最直接、最稳定的资金来源,但受财政压力制约。印花税/红利税划拨体现“市场使用者付费”原则,可持续性强。金融机构出资需要制度强制,否则易出现“不愿出资”问题。央行流动性支持可降低财政负担,但需防范“财政货币化”风险。

综合多份券商研报与历史案例,平准基金的规模通常应达到市场总市值的3%—6%之间,才能发挥“定海神针”作用。按照2024年A股总市值约70万亿元的规模计算,专家建议平准基金规模应设定在2.5—5万亿元之间。

07 关键挑战:潜在风险与监管框架

平准基金虽然能够稳定市场,但也面临 several 关键挑战和潜在风险。

道德风险是最核心的潜在风险:一旦市场形成“政府总会救市”的预期,投资者可能过度冒险,机构可能“赌政府托底”,从而削弱市场自我纠错能力。

市场操纵与价格扭曲风险也不容忽视。平准基金的大规模买入行为可能被市场解读为“人为抬价”,导致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财政负担与资金效率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平准基金若依赖财政拨款,可能加剧财政赤字;若资金来源为央行贷款,则可能引发通胀压力。

为确保平准基金不被滥用,需要建立独立、透明、受控的监管框架,包括独立管理机构、透明信息披露、严格操作程序、非盈利考核标准和明确的退出机制。

08 中国实践:“国家队”的类平准基金功能

尽管中国尚未设立严格意义上的“平准基金”,但中央汇金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公司)等机构,长期承担着类似平准基金的功能,被市场称为“国家队”。

2025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中央汇金公司、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密集发声,释放出明确的市场信号:人民银行将通过再贷款机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流动性,以强化其类“平准基金”功能。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央汇金持有152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达3.02万亿元,其中金融类资产占比超过70%,在宽基ETF领域持仓市值合计超万亿元,形成对大盘指数的强力支撑。

相关部署标志着一个新型资本市场稳定工具的正式启用,也为“国家队”给市场托底提供了法理和机制保障。

09 未来展望:中国平准基金的发展路径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正在研究平准基金”。这一表态标志着中国平准基金从“舆论讨论”进入“政策筹备”阶段。

结合当前政策环境,中国平准基金的创设路径可能如下:由央行牵头,联合财政部、证监会,成立“国家资本市场稳定基金”;资金以特别国债发行为主,辅以印花税划拨与金融机构强制出资;运作方式通过ETF定向增持与蓝筹股托底,避免直接干预个股;退出机制方面,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发行ETF或二级市场逐步减持,实现平稳退出。

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发展,平准基金有望成为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一环,并向投资多元化、科技赋能和国际合作方向发展。

结语:稳定与市场的平衡艺术

正如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平准基金就像是金融市场中的救生员,在潮水汹涌时提供必要的保护。

平准基金不是万能的,它无法替代市场的基本功能和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为了给市场提供一个“安全网”,而非一个永远的“拐杖”。正如一句中国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准基金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帮助市场恢复自我调节能力,而非永久替代市场机制。

在全球化与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平准基金作为金融稳定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市场的“稳定器”,更是投资者信心的“压舱石”。未来,中国平准基金的设立与运作,将如何在保持市场活力与防范系统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金融市场如同大海,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平准基金则是那艘永不沉没的救生艇,在风暴中为投资者提供庇护,等待晴空的归来。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