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33亿,全靠在非洲卖卫生巾,这对学霸夫妻的算计有多深?
这年头,人人都在喊出海,但大部分人的出海,本质上就是把国内卷不赢的姿态,换个地方,对着一群新韭菜,再表演一遍。听起来是全球化,实际上是内卷的全球化,俗称丢人丢到国外去。
但总有例外,有些人的出海,是真的去开辟新大陆,玩的是真实版的大航海时代。
今天就聊个魔幻的案例。一对70后学霸夫妻,老公是哈工程的,老婆是华南理工的副教授,俩人没去卷芯片,没去卷大模型,而是跑到非洲,靠着卖纸尿裤和卫生巾,硬生生干出了一个年入33亿的商业帝国,现在还要去港股敲钟。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网络爽文照进了现实,但你把它的底裤扒下来仔细看,会发现里面没有一毛钱的运气,全是算计和狠辣。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对人性与商业逻辑的精准拿捏,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1
很多人理解的创业,是找个风口,然后跳进去,期待自己是那头能上天的猪。
但沈延昌和杨艳娟这对夫妻,从一开始就没信过什么风口,他们信的是火山口。别人往人多的地方挤,他们专门找没人去的地方,因为人少的地方,才有矿。
上世纪90年代末,沈延昌放弃了体制内的铁饭碗,一头扎进尼日利亚搞采购。那个年代的非洲,在大多数国人眼里,约等于酷暑、疾病和战乱三件套。但对于一个不想在国内熬资历的东北汉子来说,风险和机遇是同义词。
他在非洲待了两年,没被疟疾干倒,反而带着20万美金的订单和一身对非洲市场的肌肉记忆回国了。
这时候,他的妻子杨艳娟,正在华南理工大学当副教授,研究的是工业工程,每天面对的是图纸、数据和模型。一个在市场一线肉搏,一个在象牙塔里搞推演,这配置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他们没有一开始就想着搞个大新闻,而是在广州小北那个著名的“巧克力城”,租了个民房,干起了最接地气的“对非倒爷”生意。从马灯到瓷砖,什么能卖卖什么,本质上赚的是信息差和辛苦钱。
这种生意模式,很原始,但也很真实。它最大的好处,不是让你一夜暴富,而是让你用最低的成本,去搞清楚一个陌生市场的真实需求和潜规则。
就像打游戏,你总得先从新手村出去,砍几个小怪,才能摸清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但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当个倒爷,那你的天花板也就到头了。随着中非贸易越来越热,信息越来越透明,倒爷的利润比刀片还薄。继续干下去,就是给后来者当垫脚石。
沈延明很快就想明白了,当中介是没有前途的。这就像给平台送外卖,无论你跑得多勤快,平台和商家才是永远的赢家,你只是个耗材。
真正的生意,必须自己下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于是2004年,他们做了第一个狠操作:在加纳设立分公司,把总部直接插到市场一线。
这还不算完,他们选择的不是加纳的首都,而是那些被国际巨头们用PPT鄙视过的“下沉市场”,也就是小城镇和农村。
这操作在当时看,简直是自讨苦吃。
但用【半佛财经分析框架】里的利益博弈法来看,这叫避实击虚。
一线城市,是宝洁、联合利华这些国际巨头的拳击场,它们在那里打得头破血流,比的是品牌、渠道和资本。你一个初创公司冲进去,跟送人头没区别。
而广袤的下沉市场,巨头们看不上,也够不着。它们的渠道成本太高,管理半径有限,深入到毛细血管是亏本买卖。
这就给森大留下了巨大的战略真空。
他们花了8年时间,用最笨的蚂蚁啃骨头的方式,一个镇一个镇地跑,一个店一个店地谈,硬是在十几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销售网络。这张网,后来成了他们最深的护城河。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残酷的逻辑:你愿意吃的苦,最终都会变成别人过不来的坎。
2
如果说建立渠道是打地基,那森大真正起飞,靠的是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降维打击。
在非洲深耕多年后,这对学霸夫妻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视,但又无比真实的痛点。
在很多非洲地区,女性的生理期用品,还是破布、树叶,甚至是泥土。这不仅是卫生问题,更是尊严问题。而欧美品牌的卫生巾,价格高得离谱,对当地人来说是奢侈品,不是日用品。
市场不是不存在,而是被价格锁死了。
这时候,大多数商人的想法是,怎么把中国的便宜货卖过去。
但杨艳娟这位工科教授的想法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为非洲女性,造一款她们用得起的卫生巾?
注意,一个是“卖”,一个是“造”,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卖”是中国产能的延伸,本质还是倒爷思维。“造”是基于本地需求的创造,是品牌思维。
2009年,他们的自有品牌“乐舒适”诞生了。
这里,杨教授的学术背景开始大放异彩。工业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
她带着团队,把卫生巾这个产品,用第一性原理给拆了个底朝天。
非洲天气热,需要透气性,好,保留。吸收能力是核心功能,必须保证,好,保留。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为了营销噱头加的各种“芯片”、“精华”,对非洲用户来说有意义吗?没有。全砍掉。
这就像造一辆专门在非洲烂路上跑的皮卡,你不需要真皮座椅和车载冰箱,你需要的是一个皮实耐造的发动机、一个坚固的底盘和四个便宜的轮胎。
最终,“乐舒适”的成本被压缩到了极致,售价只有欧美品牌的三分之一。
这个价格,不是搅局者,是开创者。
它直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把原来用不起卫生巾的几亿非洲女性,变成了自己的用户。这不是在抢别人的蛋糕,这是自己烤了一个更大的蛋糕。
当然,光有便宜的产品还不够。
沈延昌紧接着打出了第三张王牌:彻底的本土化。
他在非洲本土建厂。
在非洲建厂?成本高。风险大。管理难。
为什么非要这么干?
因为这才是终极护城河,是把所有竞争对手挡在外面的“物理隔绝”。
在本地建厂,直接规避了高昂的进口关税和不稳定的国际物流,成本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同时,雇佣本地工人,创造就业,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你的企业就成了“自己人”,享受的待遇和纯粹的外国贸易公司完全不同。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小区里,天天跟大爷大妈下棋聊天,逢年过节送点东西,那你就是“咱们院里的好孩子”。而那些开着豪车呼啸而过,从不跟人打招呼的,永远是“外人”。
当你的产品是为当地人设计的,工厂是建在当地的,工人是当地雇佣的,你就不是在非洲卖中国货,你是在为非洲人,造非洲人自己的产品。
这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宝洁,就显得非常尴尬。它的全球化标准产品、冗长的供应链、高昂的管理成本,在森大这种“快种快收”的本地化打法面前,就像一头笨重的大象,根本踩不到灵活的蚂...不,踩不到开了高达的蚂蚁。
这不是什么瞎积薄发,这是精密计算后的商业模式碾压。
3
如今,森大在非洲有8座工厂,产品成了非洲多个国家的销量冠军,年入33亿,准备上市。
回头看他们的成功之路,你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一步是多余的,每一步都踩在商业逻辑的鼓点上。
他们的成功,本质上是三个维度的胜利。
第一,是认知差的胜利。当所有人都觉得非洲是“穷乱差”的代名词时,他们看到了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生意场上,最贵的不是钱,是对市场的认知。当你的认知领先别人一个身位时,你看到的遍地都是机会。
第二,是模式的胜利。他们没有选择最轻松的贸易模式,而是选择了最苦、最重的实业模式。先建渠道,再造品牌,最后扎根本土。一步一个脚印,把护城河挖得又深又宽。这种重资产模式,前期投入巨大,但一旦建成,就是坚不可摧的壁垒。
第三,是价值创造的胜利。他们的生意,不是零和博弈。他们不是从宝洁手里抢走了多少用户,而是让无数原本用不上卫生巾和纸尿裤的家庭,过上了更有尊严、更健康的生活。他们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和税收。这种创造了增量价值的商业,才是最可持续,也最值得尊敬的。
这对学霸夫妻的故事,把一个老掉牙的道理又讲了一遍: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价值交换。
你解决了多大的问题,满足了多深的需求,你就能赚多大的钱。
当国内的创业者们,还在为了千分之一的点击率优化、为了百分之一的折扣券算法内卷到头秃时,有人已经跳出这个该死的斗兽场,在另一片大陆上,用最朴素的方法论,建起了自己的王国。
这可能才是“出海”这个词,最该有的样子。
不是去复制内卷,而是去创造价值。
毕竟,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顺便解决它,才是商业最迷人的地方。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
2025-10-27天津港积灰3年!1800万迈凯伦塞纳内地仅21辆
-
2025-10-27二手车避坑指南:1 分钟教你识别调表车,查清真实里程,小白必
-
2025-10-27二手车市场惊现“韭菜悖论”,帕萨特准新车打了谁的脸?
-
2025-10-27台海对峙加剧!台军开炮,大陆战机拦截美军机,美法案升级却难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