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88彩介绍

当了20年部队修理兵,转业时老领导说我“技术一般”,我伤心离开,结果刚出部队,就接到了电话

发布日期:2025-11-20 19:08 点击次数:108

“技术一般。”

营长在转业鉴定表上写下这四个字时,王建国的心沉到了谷底。

二十年军械修理兵,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评价。

“营长,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王建国小心翼翼地问道。

“该说的都在纸上了。”营长头也不抬,“回去收拾东西吧,明天办手续。”

王建国握着那张薄薄的鉴定表,手指微微发抖。战友们都说他是“神医”,什么毛病到他手里都能治好,可现在看来,或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就在他准备彻底告别过去时,电话铃响了。

“请问是王建国同志吗?我是军委装备部的。”

电话那头的声音让他瞬间愣住。

当他带着满腹疑问赶到西安时,却发现等待他的,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01

王建国坐在宿舍床边,手里捏着那张转业鉴定表。

纸张不厚,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技术一般”四个字,每个笔画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他想起昨天营长递给他这张纸时的表情。

淡淡的,没有一丝不舍,就像在处理一份普通的公文。

“建国,你这些年也辛苦了,回到地方好好干。”

营长说完就转身离开了,留下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办公室里。

王建国摇摇头,开始收拾自己的工具箱。

这个绿色的铁皮箱子跟了他二十年,里面的每样工具都被他擦得锃亮。

扳手、螺丝刀、游标卡尺、万用表。

每一样都有故事。

这把扳手,是他入伍第二年买的,当时一个月津贴才几十块钱,他舍不得吃肉,攒了三个月才买下。

那把螺丝刀,是他在一次紧急抢修中弄断的,后来自己找铁匠重新打制的,比原装的还好用。

可现在看来,这些“宝贝”也不过是些普通工具。

因为它们的主人,只是个“技术一般”的老兵。

王建国拿起一个小本子,那是他这些年记录的维修笔记。

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每一次故障排除的过程。

发动机异响、变速箱漏油、电路短路、液压系统故障。

每个问题他都写得详详细细,生怕忘记了解决方法。

战友们都说他较真,连这些都要记录下来。

他总是笑着回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万一哪天忘了呢?”

现在想想,或许这就是“技术一般”的表现吧。

真正技术过硬的人,哪里需要这么费劲地记录。

王建国合上笔记本,放进了工具箱最深处。

窗外传来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那是新兵在进行训练。

这个声音他听了二十年,闭着眼睛都能分辨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转速是否正常,有没有异响,燃油燃烧是否充分。

这些对他来说,就像听音乐一样简单。

可营长说他技术一般。

或许是自己想多了吧。

02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王建国的沉思。

他看了看时间,晚上九点半,这个时候谁会打电话来。

“喂,请问是王建国同志吗?”

电话里的声音很正式,带着一种不容质疑的权威感。

“是我。”

“我是军委装备部的,现在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你执行。”

王建国愣住了。

军委装备部?

他一个即将转业的老兵,能有什么任务需要军委装备部亲自打电话。

“同志,是不是搞错了?我明天就要办转业手续了。”

“没有搞错,就是找你王建国。西安某工厂有重要设备出现故障,厂里的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急需实战经验丰富的维修专家。”

“我们查阅了你的档案,二十年军械维修经验,处理过各种复杂故障,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王建国的心跳开始加速。

军委装备部说他是“实战经验丰富的维修专家”。

可营长刚刚给他的评价是“技术一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同志,我...我真的能胜任吗?我的技术可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王建国同志,这是命令,组织推荐了你,不允许拒绝。现在情况紧急,那条生产线一天停产损失就是几百万。所有理论专家都没办法,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动过手的实战型人才,。”

“明天上午七点的飞机,我们会派人送你过去,到西安后会有人接你。”

“记住,这次任务不要对任何人透露。”

电话挂断了。

王建国拿着听筒,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军委装备部。

实战经验丰富的维修专家。

这些词汇在他脑海里反复回荡。

可是,营长明明说他技术一般啊。

王建国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四十三岁的脸上布满了风霜,手上全是老茧,这是二十年与钢铁打交道留下的痕迹。

或许军委装备部看重的,就是这些痕迹代表的经验。

但他心里还是没底。

万一到了那里,发现自己真的不行怎么办。

万一让军委装备部失望了怎么办。

王建国拿起那张转业鉴定表,又看了一遍“技术一般”四个字。

他把纸折好,放进了衣服口袋里。

无论如何,明天他都要去西安。

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军人的本能告诉他,有任务就要完成。

哪怕最后证明自己真的只是“技术一般”,至少他努力过了。

03

西安某工厂专用机场。

王建国提着那个陪伴了他二十年的绿色工具箱走出舱门。

眼前的景色让他震撼,这个工厂居然修了一个专供工厂使用机场,远处的厂区就在天际线附近隐隐可见。

刚一出来,就看到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

“您好,我是厂里派来接您的,我姓刘。”

中年男人很客气,但王建国能感觉出他眼神中的打量和疑惑。

或许他也在想,军委装备部派来的专家,怎么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兵。

车子开出机场,驶向厂区。

路上,老刘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

“王师傅,我们厂是生产军械发动机的,有一条核心生产线昨天突然停了。”

“厂里的总工程师,还有从总部请来的专家都看过了,谁也找不出问题在哪里。”

“设备是从德国进口的,价值两个亿,现在每停一天就是几百万的损失。”

王建国听着,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

两个亿的设备。

总工程师看不出问题。

总部请来的专家也束手无策。

这样的难题,让他一个“技术一般”的老兵来解决?

车子驶进厂区,王建国看到了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厂房。

这里的一切都让他震撼。

自动化的生产线,精密的加工设备,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

这和他熟悉的部队修理车间完全不同。

老刘带着他走进办公楼,一路上遇到的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王建国能听到一些窃窃私语。

“这就是军委派来的专家?”

“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老兵嘛。”

“连隔离服都穿不好,能行吗?”

这些议论声让王建国的脸红了。

他低头看看自己,确实和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

老式军装,解放鞋,手里提着破旧的工具箱。

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高学历技术人员比起来,他就像个外来的乡下人。

“王师傅,到了,这里是会议室。”

老刘推开门,里面已经坐着七八个人。

坐在主位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花白头发,戴着金丝眼镜,一看就是领导。

“各位,这位就是军委装备部派来的王建国专家。”

老刘介绍完,会议室里一阵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王建国身上,那种打量的眼神让他很不舒服。

花白头发的男人站起身,伸出手:“王师傅,我是厂长张国华,这次麻烦您了。”

虽然态度客气,但王建国能感觉出对方眼中的疑虑。

“这是我们的总工程师陈博士,清华大学毕业,在德国深造过五年。”

陈博士看起来四十多岁,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中有明显的不以为然。

“还有我们的技术主管李工,北京理工大学硕士。”

一圈介绍下来,清一色的高学历。

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

而他王建国,初中毕业,二十年修理兵。

在这些人面前,他确实只能算是“技术一般”。

04

陈博士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介绍设备情况。

屏幕上出现了复杂的电路图和机械结构图。

“这是我们的核心生产线,德国西门子最新的数控加工中心。”

“昨天下午两点开始,设备突然出现异常震动,随后自动停机保护。”

“我们检查了所有的传感器数据,没有发现异常。”

“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我们都逐一排查过了。”

陈博士的语速很快,专业术语一个接一个。

王建国努力想要跟上节奏,但很多词汇他都没听过。

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编码器反馈、总线通讯。

这些名词对他来说就像天书一样。

他开始冒冷汗。

或许军委装备部真的找错人了。

他一个修军械的老兵,怎么可能理解这些高科技设备。

“从理论上分析,所有系统都是正常的,但设备就是启动不了。”

陈博士说着,眼神瞟向王建国。

“王师傅,不知道您对这类设备有没有了解?”

语气中明显带着质疑。

王建国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他的喉咙发干,手心出汗。

“我...我对这种设备确实不太熟悉。”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几秒钟后,有人轻声说了句:“就这水平?”

虽然声音很小,但王建国听得清清楚楚。

他的脸更红了。

厂长张国华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尴尬的沉默。

“那个,要不我们先去现场看看设备?”

一行人走出会议室,朝生产车间走去。

路上,王建国听到身后有人在低声议论。

“装备部怎么派这样的人来?”

“一个大老粗,连数控都不懂。”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这些话就像刀子一样扎在王建国心上。

现在看来,营长的“技术一般”评价还是客气的。

在这些高学历的技术人员面前,他连“一般”都算不上。

走进生产车间,王建国看到了那台故障设备。

巨大的机械装置静静地立在那里,各种管线密密麻麻,控制面板上红灯闪烁。

这确实不是他熟悉的发动机。

这是他完全陌生的世界。

王建国站在设备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二十年的维修经验,在这台设备面前似乎一文不值。

如果这次任务失败了,他会成为笑话。

一个连自己工作都做不好的“技术一般”的老兵。

陈博士在一旁继续介绍着各种技术参数,声音在王建国耳朵里变得模糊。

他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或许应该主动打电话给军委装备部,告诉他们自己确实不行。

免得继续在这里丢人现眼。

05

就在王建国准备放弃的时候,一种奇怪的感觉让他停下了脚步。

作为一个二十年的老维修兵,他有一个习惯。

无论面对什么设备,都要先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

这是经验给他的本能。

陈博士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理论分析,其他人都围在控制台前查看数据。

王建国却蹲下身子,把耳朵贴近设备底部。

安静中,他听到了一些细微的声音。

不对。

这个声音不对。

二十年的经验告诉他,机械设备即使停机,内部的油泵、冷却系统还是会有微弱的运转声。

但现在,他听到的声音有些异常。

王建国拿出手电筒,开始仔细检查设备底部。

他的动作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王师傅在干什么?”有人小声问道。

“检查设备底部?那里我们早就看过了,没有问题。”陈博士有些不屑。

王建国没有理会这些议论,继续专注地检查。

手电筒的光束照向设备底部的一个角落。

突然,他的瞳孔一缩。

那似乎有一丝液体,但是因为反光根本看不清。

王建国伸手蘸了上去,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液压油。

而且是高温下泄漏的液压油,有特殊的焦糊味。

他顺着液体流淌的痕迹向上查找,很快找到了泄漏点。

一根细细的液压管路,在设备底部不起眼的位置,有一个很小的破口。

破口很细,连针尖大小都没有,里面的液体也只是缓慢渗透。

如果不是因为长时间渗透,才导致有一丝液体滴落到地面。否则仔细看都发现不了。

但就是这个小破口,让整个液压系统的压力不足,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

王建国直起身子,心跳开始加速。

找到了。

问题找到了!

“各位,我发现问题了。”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兴奋。

所有人都转过身看着他。

陈博士皱着眉头:“什么问题?”

王建国指向设备底部:“液压管路泄漏,就在底部转角处,有一个很小的破口。”

“不可能,我们检查过液压系统,压力正常。”李工立即反驳。

“压力显示正常,是因为泄漏量很小,但足以影响系统启动时的瞬时压力需求。”

王建国的话让在场的技术人员面面相觑。

陈博士亲自蹲下身子,拿着手电筒检查王建国指出的位置。

几分钟后,他缓缓站起身,脸上的表情变了。

“确实有泄漏。”

现场一片安静。

这个让博士、硕士们束手无策的故障,竟然被一个“技术一般”的老兵找到了。

而且方法如此简单——听、摸、闻。

最基础的维修手段。

厂长张国华率先反应过来:“那现在能修好吗?”

王建国点点头:“换一段管子就行,很简单。”

“但是这种高压液压管,我们厂里没有现货。”李工说道。

“不用换整段。”王建国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小零件,“用接头修复就行,我这里有。”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王建国更换了那个细小的接头。

他的动作熟练而稳定,就像在部队修理军械时一样。

拆卸、清理、安装、测试。

每个步骤都准确到位。

“好了,可以试机了。”

张厂长亲自按下启动按钮。

设备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各种指示灯从红色变成绿色。

运转正常!

车间里响起了掌声。

这掌声让王建国的眼眶有些湿润。

06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兵工厂。

那个被大家质疑的老兵,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最复杂的问题。

陈博士走到王建国面前,郑重地伸出手:“王师傅,佩服!”

“我们搞了三天理论分析,各种高科技检测设备都用上了,结果不如您蹲下身子听一听。”

其他技术人员也围了上来,刚才的质疑声全都变成了赞叹声。

“王师傅,您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

“这种检查方法我们都学过,为什么没想到呢?”

“经验!这就是实战经验的价值!”

王建国被包围在中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二十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认可和尊重。

不是因为学历,不是因为理论知识,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厂长更是激动,紧紧握着王建国的手。

“王师傅,真是太感谢您了!这条生产线对我们厂太重要了。”

“另外,如果您愿意,我们厂希望能聘请您做技术顾问。”

技术顾问。

这个称呼让王建国的心里暖暖的。

从“技术一般”到“技术顾问”,这个转变来得太突然,太令人意外。

他想起口袋里那张转业鉴定表,现在看来,营长的评价或许不能代表全部。

或许真正的技术水平,不在于理论有多深,而在于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就在大家庆祝的时候,设备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报警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

刚刚还正常运转的设备,控制面板上再次亮起了红色警报灯。

而且这次的报警声比之前更加急促,更加刺耳。

“怎么回事?”张厂长急忙跑到控制台前查看。

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行红色的字:系统过载保护启动。

陈博士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这...这比刚才的问题更严重!”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王建国身上。

刚才的赞美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质疑和指责。

“看吧,我就说嘛,哪有那么简单!”

“这下彻底坏了!”

“还不如不修呢!”

王建国感到天旋地转。

从天堂到地狱,只用了不到五分钟。

刚才还说他是专家,现在又觉得他是罪人。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比当初看到“技术一般”的评价更加难受。

他颤抖着走向设备,心里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自信。

07

刺耳的报警声在车间里回荡,就像在嘲笑王建国刚才的得意。

张厂长的脸色铁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刚才还好好的!”

陈博士快速查看着各种数据,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系统显示电流过载,但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会不会是刚才的维修引起的二次故障?”李工的话里明显带着指责。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王建国,那种眼神让他如坐针毡。

从刚才的赞美到现在的质疑,转变得如此之快。

王建国感到自己的双腿有些发抖。

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检查刚才的维修部位。

接头安装没有问题,密封良好,没有泄漏。

但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故障呢?

“王师傅,现在怎么办?”张厂长的语气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热情。

王建国没有回答,而是蹲下身子,重新开始细致的检查。

这一次,他检查得更加仔细。

手电筒的光束照遍了设备的每一个角落。

当光束照向设备侧面一个通常被忽视的位置时。

王建国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

他的脸色大变,心中大慌,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

而其他人看到也是疑惑不已。

张厂长更是脸色一沉:“王师傅,你解释解释!”

在设备的侧面底部,有一根主电缆的绝缘层出现了破损。

破损的面积不大,但已经露出了里面的铜导线。

更可怕的是,就在这根电缆旁边,有明显的烧焦痕迹。

这不是普通的电缆老化,而是人为破坏的痕迹!

王建国的瞳孔急剧收缩,手也开始颤抖。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

有人故意破坏了这台设备!

而且破坏得很专业,选择了一个隐蔽的位置,一般的检查根本发现不了。

如果不是他习惯性地全面检查,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

但更让他震惊的是破坏的手法。

这不是随意的破坏,而是精心设计的。

电缆的破损位置正好在设备启动时电流最大的节点上。

平时设备待机,这个破损不会造成影响。

但一旦设备重新启动,高电流通过时就会引起短路保护。

这种破坏方式需要对设备的电气系统非常了解。

绝不是外人能够做到的。

王建国慢慢站起身,环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

这里面,有内鬼!

有人不希望这台设备正常运转!

而且这个人就在现场,就在这些被他称为专家的人当中!

王建国的脸色变得非常严肃,甚至有些可怕。

二十年军旅生涯培养的敏锐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一台价值两亿的核心设备,为什么会被人故意破坏?

破坏的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点?

为什么军委装备部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派他来?

所有的疑问在他脑海里交织,形成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设备故障。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破坏行动!

而他王建国,或许不是来修设备的。

他是来抓内鬼的!

08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二十年的军旅生涯教会了他在危机面前保持理智。

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揭穿真相。

“各位,我需要大家先离开这里。”王建国突然开口说道。

张厂长愣了一下:“为什么?”

“因为我发现了一些情况,需要单独处理。”

陈博士不满地说:“什么情况?你现在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赶我们走。”

王建国直视着陈博士的眼睛:“陈博士,您对这台设备很熟悉吧?”

“当然,这是我负责引进的设备,每个系统我都了如指掌。”

“那您知道主电缆的走向吗?”

陈博士毫不犹豫地回答:“知道,从控制柜到驱动器,再到各个执行机构。”

“那您觉得,如果有人要破坏这台设备,会选择什么位置下手?”

这个问题让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所有人都意识到王建国话里的含义。

破坏?

有人故意破坏这台设备?

张厂长脸色大变:“王师傅,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这台设备的故障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破坏。”

王建国一字一句地说道。

“而且破坏的人,对这台设备非常了解,知道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造成故障。”

李工激动地站起来:“你这是在胡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技术骨干,怎么可能破坏自己的设备?”

“是吗?”王建国冷冷地看着他,“那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主电缆的破损位置那么精确吗?”

“正好在设备启动时电流最大的节点上,平时不影响使用,一旦重启就会过载保护。”

“这种破坏手法,需要对电气系统有深入的了解。”

现场一片寂静。

每个人都在思考王建国话里的含义。

如果真的有人故意破坏设备,那这个人一定是内部人员。

而且是技术水平很高的内部人员。

陈博士的脸色有些苍白:“王师傅,您是怀疑我们中间有人...”

“我不是怀疑,我是确定。”王建国打断了他的话。

“因为我在现场发现了证据。”

他走到设备旁边,指向那根被破坏的电缆。

“这里有明显的人为破坏痕迹,而且破坏的时间不超过三天。”

“破坏者使用的是专业工具,动作很熟练,说明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

张厂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如果王建国说的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工厂内部有人叛变。

有人故意破坏核心设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王师傅,您能确定破坏者是谁吗?”张厂长小心地问道。

王建国环视一圈在场的人员,最后目光停在了李工身上。

“李工,您刚才说对液压系统很熟悉,那对电气系统呢?”

李工有些紧张:“也...也很熟悉,毕竟是综合性的设备。”

“那您应该知道,主电缆的绝缘层破损后,短时间内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只有在大电流启动时,才会引起过载保护。”

李工点点头:“这是基本常识。”

“既然是基本常识,为什么您在检查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李工愣住了。

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确实,如果他真的仔细检查过电气系统,应该能发现电缆的破损。

除非...

除非他故意忽略了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他造成的!

09

王建国看着李工变化的表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但他需要更多的证据。

“李工,我能看看您的工具吗?”

李工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看...看工具干什么?”

“因为破坏电缆需要专门的工具,而且使用过的工具上会留下痕迹。”

王建国一步步逼近。

“如果您是清白的,应该不介意让我检查一下。”

李工开始后退:“我...我凭什么让你检查我的东西?”

“因为我代表军委装备部。”王建国的声音变得严厉。

“这台设备关系到安全生产,任何人都不能阻挠调查。”

张厂长也反应过来了:“李工,配合调查吧。”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工颤抖着拿出了自己的工具包。

王建国接过工具包,仔细检查每一件工具。

很快,他在一把电缆剥线钳上发现了异常。

钳子的刃口上有细微的铜丝残留,而且颜色和被破坏电缆的铜芯完全一致。

“李工,能解释一下这些铜丝是怎么来的吗?”

李工看到那些铜丝,整个人瘫软在地上。

“我...我没有...我不是故意的...”

他的声音变得颤抖,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真相大白了。

就是李工破坏了设备!

“为什么?”张厂长愤怒地问道,“你为什么要破坏工厂的设备?”

李工抱着头,痛苦地说:“我欠了高利贷,需要钱...有人给了我钱,让我破坏这台设备。”

“他们说只要设备停产几天,就给我五十万。”

“我原本以为只是小故障,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现场一片哗然。

为了五十万,竟然破坏价值两亿的核心设备。

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破坏,而是叛国。

王建国冷冷地看着李工:“是谁指使你的?”

李工摇着头:“我不知道,他们只是通过网络联系我,从来没见过面。”

“但我知道他们对我们的生产情况很了解,知道这台设备的重要性。”

张厂长的脸色铁青。

这意味着工厂的机密信息已经泄露,而且对方可能还有其他内应。

这件事的影响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王建国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军委装备部吗?我是王建国,任务完成,发现了设备破坏者。”

“是内部人员所为,建议立即进行全面调查。”

放下电话,王建国转身对张厂长说:“张厂长,现在可以修复设备了。”

“不过我建议,在调查清楚之前,加强保卫措施。”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王建国更换了被破坏的电缆。

这次没有人质疑他的能力,所有人都对这个“技术一般”的老兵刮目相看。

设备重新启动,各项指标完全正常。

生产线恢复运转,车间里响起了机械运作的轰鸣声。

但王建国知道,这件事还没有结束。

李工只是一个棋子,真正的幕后黑手还没有露面。

而他这次的任务,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设备维修。

军委装备部派他来,是因为他们早就怀疑这里有问题。

需要一个技术过硬,但又不会引起怀疑的人来调查。

一个即将转业的“技术一般”的老兵,正是最好的掩护。

现在看来,营长给他“技术一般”的评价,或许也是配合这次行动的一部分。

让他以一个不起眼的身份潜入工厂,发现真相。

10

三天后,西安的调查工作基本结束。

在王建国的协助下,相关部门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工业间谍网络。

李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真正的头目是境外势力。

他们专门收买工厂企业的内部人员,窃取技术机密,破坏重要设备。

这次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王建国坐在返回的飞机上,心情复杂。

任务完成了,但他对自己的认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技术一般”不是对他能力的否定,而是一种保护。

让他能够以最不起眼的身份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想起这几天在工厂的经历,从被质疑到被认可,再到揭穿真相。

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技术。

不是理论有多深,学历有多高,而是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

刚一出舱门,王建国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他的老营长。

“建国,辛苦了。”营长走过来,脸上带着少有的笑容。

王建国愣住了:“营长,您怎么来了?”

“来接你回去销假。”营长拍拍他的肩膀,“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

“营长,我有个问题想问您。”

“什么问题?”

“您给我的转业鉴定,为什么写'技术一般'?”

营长笑了:“因为任务需要。如果写'技术过硬',你还能悄悄潜入工厂调查吗?”

“所有人都会盯着你,真正的内鬼早就警觉了。”

王建国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那我的技术水平到底怎么样?”他忍不住问道。

营长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建国,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维修兵。”

“不仅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有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次能完成任务,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品格。”

听到这些话,王建国的眼眶湿润了。

二十年的坚持,终于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可。

“营长,我还能继续干下去吗?”

“当然可以。”营长笑道,“军委装备部已经下了调令,你被特招进入总部技术保障部。”

“专门负责处理这种特殊任务。”

“级别是技术八级,相当于副团级待遇。”

王建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一个即将转业的老兵,到总部技术保障部的骨干。

从“技术一般”到“技术八级”。

这种转变让他觉得像在做梦。

走出机场,王建国掏出手机,给妻子打了个电话。

“老婆,告诉你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我不转业了,而且还升职了。”

电话那头传来惊喜的声音:“真的吗?太好了!”

“不过有个条件,以后可能经常出差,任务还比较机密。”

“没关系,只要你开心就行。”妻子的声音里满是支持和理解。

挂断电话,王建国看着北京的夜景,心里充满了力量。

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他以为就要结束了。

没想到现在才是真正的开始。

那张写着“技术一般”的转业鉴定表,他决定永远保存下去。

不是作为屈辱的纪念,而是作为提醒。

提醒自己,真正的技术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的实力。

提醒自己,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保持军人的本色。

踏实、认真、负责任。

车子驶向部队,王建国透过车窗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

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保护。

而他,就是那个在背后默默守护的人。

一个“技术一般”的老兵。

一个真正的英雄。

从今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他都不会再怀疑自己。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

二十年磨一剑,现在正是用剑的时候。

王建国握了握拳头,眼神变得坚定。

新的征程,现在才刚刚开始。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