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CN ∷  EN
新闻动态

莫迪“太小气”!55国海军派对独缺中国,印度“小心眼震惊国际”

发布日期:2025-11-23 13:55 点击次数:128

印度洋上演一场热闹的海军盛会,唯独中国没收到请柬。 2025年11月,印度海军副参谋长桑杰·瓦察扬在新闻发布会宣布,2026年2月将在维沙卡帕特南举行第三届国际舰队检阅式,已有55国确认参加。 记者现场追问为何不邀请中国时,这位副参谋长含糊其辞,仅强调美俄两国都会捧场。

这场每十年举办一次的海军盛宴,首届于2001年在孟买举行,第二届在2016年。 印度原本想借此展示其海军实力和外交影响力,但刻意排除中国的行为引发热议。 与中国同时被排除的还有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印度直言不讳称这与土耳其曾在军事行动中支持巴基斯坦有关。

印度不邀请中国的理由有多重考量。 首先,印度将中国视为印度洋地区的战略竞争对手。 中国海军近年频繁出现在印度洋,执行护航和科研任务,让印度如鲠在喉。 印度媒体曾公开表示,不愿让中国海军在“印度后院”获得任何合法性。

其次,中印边境争端持续发酵。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两国关系一直处于低温状态。 尽管双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但印度始终难以消除对中国的戒备心理。这种不信任直接反映在军事合作领域。

印度国内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 2025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57空战”中失利,莫迪政府面临国内民族主义压力。 通过举办大型军演并排除中国,莫迪试图转移视线,巩固自身强硬形象。印度还计划在阅兵中展示大量国产战舰,意在宣扬国防自主成就。

印度的行为暴露其地缘政治焦虑。 印度一直怀有将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的野心,而中国在该地区的合法存在让印度寝食难安。 有分析认为,印度通过划设“小圈子”试图明确阵营,但这种零和思维难以撼动现实格局。

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在此事件中充分显现。 一方面,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3-2024财年双边贸易额达1384亿美元。 另一方面,印度在安全领域积极靠拢“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对中国采取围堵策略。

印度海军此次倾力筹备,计划出动双航母编队撑场面。但专家指出,印度需要举全国之力办盛会,反而暴露其海军实力不足。 印度军舰多数依赖“万国牌”装备,自主建造能力仍待提高。

中国海军未被邀请参加此类演习,在专业人士看来并非损失。 中国海军近年来活跃于亚丁湾护航、国际救援等任务,活动范围远超印度洋。 中国军事发展的对标对象具有全球性,印度并非主要参照系。

印度此举在国际社会引发不同反响。 美国、俄罗斯的参与被印度大肆宣传,试图证明其国际号召力。 但地区国家普遍认为,排除地区主要海军力量的做法有损合作精神。

巴基斯坦作为印度长期对手,此次同样被排除在外。 印度直言不讳称,巴基斯坦“传统上不获邀参加印度军演”。而土耳其因与巴基斯坦走近,一同被列入黑名单。

印度海军副参谋长称,距阅兵尚有半年时间,参与国名单可能变化。 但这被观察家视为外交辞令,印度短期内改变对华立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印度更倾向于通过此类活动强化与美俄的关系。

中国海军实力近年来持续增长,舰艇总吨位和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印度担心中国军舰亮相会抢走东道主风头,这种心态在各国海军观察员中成为谈资。

印度试图通过军演展示其地区领导地位,但排除中国的决定反而让国际社会看到其格局有限。 海上通道是开放的,国家利益交织复杂,单方面划设界限难以奏效。

中印双方在经贸领域合作紧密,但在安全领域互信缺失。这种经济与安全脱节的状况,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抵触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双边关系的复杂性。

印度洋作为全球重要航道,理应成为合作共赢的平台。 印度排斥中国的做法,与其宣称的“开放、包容”活动宗旨相悖。 地区国家更期待看到建设性合作,而非排他性表演。

事件发展引发多方关注,但中国方面保持低调。 中国海军近期按计划开展正常训练和护航任务,未对印度军演安排发表评论。 这种冷静应对方式,体现了大国海军的战略定力。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